【巴特熔體泵】秦皇島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銷售環節乳制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檢,在遼寧輝山乳業集團生產的高鈣牛奶檢出硫氰酸鈉超限,數值高達15.20mg/kg(高限定值10.0mg/kg),原料乳或奶粉中摻入硫氰酸鈉可有效抑菌。但輝山乳業回應稱原料奶檢測結果在0.7—2.74間,屬正常范圍。目前,涉事產品已下架。
此事一出,頓時勾起了無數網友的敏感記憶:硫氰酸鈉會不會是另一個版本的三聚氰胺?眾所周知,震驚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即出自河北省,直接導致三鹿集團倒掉。與三聚氰胺相比,硫氰酸鈉也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禁止在牛奶中人為添加硫氰酸鈉。
由于真相未明,疑竇重重,尚不能武斷認為輝山乳業一定存有問題,在更高級別的權威部門并未裁決、尤其是輝山乳業正在為自己鳴不平之際,對一家食品生產企業輕下斷言,并不合適。一定程度上說,河北監管部門的相關裁定,對輝山乳業就是致命打擊,何況輝山乳業還是一家上市企業。
當然,輝山乳業有權利喊冤,有權利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不可信口開河,也不可顧左右而言他。比如,所謂的輔料沒有帶入硫氰酸鈉的可能,就令人懷疑。既然沒有主動添加硫氰酸鈉,為何9月份加工后的產品硫氰酸鈉卻高達6.5mg/kg,遠超原奶均值?
食品安全問題,一度被稱為公眾的“心頭之患”。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才能真正使民眾享受到舌尖上的安全。不管輝山乳業事件如何延展,食品生產廠家和監管部門都須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舌尖上的中國,“食”刻安全。文/巴特熔體泵
